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建故宫?

点击播放 GIF/409K

永乐元年,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。而朱棣和他的旧部熟悉北平,也对这个地方充满感情。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,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。礼部尚书李至刚,建议北平立为京都。朱棣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,并将北平升为北京,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。

一则,朱棣杀了不少建文帝的旧臣部下,十分不安。而且,攻入南京城时,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,生死不明。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,当时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。真正的建文帝,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。而这件事也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。

有一天上朝,朱棣还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。后来,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。更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。于是开始谋划他迁往北京的计划。他曾提过迁都建议,却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。后来,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,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。

迁都+修建宫殿:皇帝的暗藏心机

公元1403年,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,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。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,迁至北京,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。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,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。同时在北京的郊区,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,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。

公元1405年6月,郑和受永乐皇帝的派遣率一支船队作远洋航行。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。郑和带着展示国威的使命,扬帆起航。也有说法是,这次航行其实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。

就在郑和远行之时,发生一件让朱棣高兴的事情。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,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,当然,正和朱棣的心意。

永乐皇帝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,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。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、吏部右侍郎师逵、户部左侍郎古朴。永乐时期为建造新的宫殿,而进行的采木工作,据说持续了整整13年。然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,同样也很艰辛。

公元1409年,朱棣以巡狩的名义住在这里。从公元1409年至宫殿建成后的公元1421年,他在北京度过了5年又8个月。这使得大明朝的决策、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。从公元1410年到公元1414年,朱棣以北京为根据地,两次跨过长城御驾亲征,击败了多年来威胁北京的蒙古部落。

朱棣谋划迁都北京刚刚开始的时候,他的结发妻子徐皇后去世了。陵墓理应建在南京,但是朱棣却悄悄派一个大臣和一个风水先生前往北京寻找吉壤建陵。两年后,在昌平以北20多里的地方,被朱棣降旨圈为陵区禁地。这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。借徐皇后之死而建陵,大臣们都意识到这是皇上向他们释放的一个迁都信号。

这之后南京城里的一些大臣开始上疏,直截了当反对永乐皇帝暗藏的迁都用意。而他们都被贬谪。后来,大臣们都纷纷强烈要求将明王朝的第一首都定在北京。朱棣多年的迁都欲望也终于实现。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,这次决定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,中国地缘政治从此发生改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Kat VR将为新的VR 跑步机 Kat Walk C2 和 KAT Walk C2 Plus发起众筹
俄罗斯世界杯10粒精彩进球盘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