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纪50年代初,我军曾装备过60毫米轻型迫击炮和少量50毫米 掷弹筒 ,作为 步兵连 的压制火器。武器制式化时,均未列装,停止了生产。60年代初,根据装备轻型化的要求,开始研制60毫米迫击炮,于1963年定型,命名为1963年式60毫米迫击炮,重新装备部队。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轻型迫击炮,其战斗全重为14.5公斤,射程1470米。该炮轻便灵活,但射击稳定性差。为此,从70年代初着手改进设计,采用高强度钢,进一步减化结构,使全重降到了11.5公斤,且保证了发射的稳定性,并因此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。
80年代以后,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,大量新材料、新工艺不断应用于 迫击炮 生产领域,质量更轻、射程更远、威力更大、机动能力更强的迫击炮不断涌现。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,满足现代战争对我军提出的客观需要,1983年我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60毫米迫击炮,经过广大科研工作者三年艰苦攻关,终于在1986年定型生产了国产M83A式60毫米迫击炮。该炮于1987年首先装备到参加南疆自卫反击战的部队,在战斗中屡建奇功。此后在广泛听取使用部队意见的基础上,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,最终定名为PP89式 60毫米迫击炮。PP89式60毫米迫击炮炮身重5.25公斤,最大射程2665米,具有重量轻、密集度好、座钣稳定性好、勤务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,但是与世界名炮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,尤其在应用新材料、新技术以及在减轻重量、提高射程、减少散布等方面更显突出。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军轻型 迫击炮 落后的局面,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 中国火炮 专家们,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孜孜追求,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产第三代60毫米迫击炮--PP93式60毫米远射程迫击炮。
该炮采用轻合金材料,在身管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,重量仅比原PP89式60迫多出4.15公斤 (为9.4公斤),而射程却比PP89式远出2899米(为5564米)。即便与世界名炮--法国的60毫米 迫击炮 相比,在重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,其最大射程也超过法国迫击炮564米(法国60毫米迫击炮为5000米)。PP93式60毫米迫击炮的成功,标志着我国迫击炮的研制开发能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中国“黄牛”如何一路升级?
如何区分客观描述和评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