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了79次龙套,饰演“济公”,92岁游本昌梦想成真!

游本昌的入党,不是匆忙作出的决定,而是多年坚持与信仰的结晶。回忆起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历史性时刻,游本昌依然感慨万千。他当时年仅16岁,亲眼见证了上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也成为他信仰深植心中的根基:“那一天,我便决定要跟随党,走一生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游本昌获得了人民助学金的资助,进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(现上海戏剧学院)学习表演,毕业后,他成为了中国话剧界的中坚力量,加入了中央实验话剧院(现在的中国国家话剧院),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青年演员之一。

他说:“如今,我终于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,这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一路的机会,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回报!”他并不认为这是人生的终点,反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。

### 从“龙套”到“爷叔”

提到游本昌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饰演的济公一角。可是,鲜有人知,游本昌为此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。回顾自己多年的演艺生涯,游本昌曾默默地演过79个小角色,很多时候都是无名无姓、甚至没有台词的龙套角色。

在话剧院的工作中,游本昌曾在话剧《大雷雨》中饰演一个毫不起眼的农奴角色。他为了让这个角色更生动,查阅了19本相关书籍,研究了每一个细节,甚至精心设计了这个农奴的瘸腿和喘气声。这种对角色的高度投入,展现了他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与执着。

1984年,游本昌参演了央视春晚的哑剧《淋浴》,表现出色,迅速受到了大众的关注,并因此有机会接演了《济公》的角色。拍摄过程中,他经历了一个让人难忘的挑战:在酷热的夏季,面对腐烂的猪肘子,他仍然坚持完成镜头中的吃肉戏份,直到导演喊停。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敬业精神,奠定了他日后在演艺界的地位。

1986年,央视春晚首播的《济公》迅速风靡全国,游本昌也因这一角色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。53岁时,他迎来了事业的新高峰,虽然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,但他从未觉得自己晚了。他曾说:“演员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,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。”

到了87岁,游本昌迎来了人生的新挑战——在电视剧《繁花》中,他饰演的“爷叔”一角,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。这一角色让他与年轻一代的演员一同熬夜拍戏,进行长时间的工作,却依旧保持着对艺术的高度敬业。

### 坚守艺术的信念

游本昌不仅是一位演员,还是一位永不停歇的艺术家。在他的一生中,家庭和事业始终处于平衡之中。1991年,当他的妻子被诊断出癌症时,正值事业巅峰的游本昌毫不犹豫地放下工作,全心全意陪伴在妻子身旁,甘愿为家庭奉献自己的一切。他说:“戏可以再演,但妻子只有一个。”

四年后,妻子病情稍有好转,他才重新回到演艺圈。但因之前放下了工作,演出机会明显减少。于是,他毅然决定成立自己的艺术公司,并亲自参与拍摄和制作。

2000年,游本昌自导自演了百集哑剧《游先生哑然一笑》,并在2009年制作了《了凡》。他始终坚持自己对剧本的高要求,坚信只有质量上乘的作品才值得投入。

2013年,80岁的游本昌为了拍摄两部与《济公》相关的电影,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产。这是他对广大观众的承诺,也是对自己未完成梦想的交代。

除了自己创作和拍摄,游本昌还致力于艺术的传承。从2013年起,他成立了话剧团,招收热爱艺术的青年学员,并亲自授课,传授表演经验。2019年,他与女儿发起了“种子计划”公益项目,帮助乡村学校开展戏剧美育课程。

即使在年事已高,游本昌依然活跃在短视频的创作中。他说:“活到老,学到老,干到老。”这一信念贯穿了他的一生。

### 终身成就与不懈追求

2024年2月,游本昌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“终身成就艺术家”奖。这一殊荣并未让他止步不前,反而让他更加深思:“我已经做到足够了吗?我还能做得更好吗?”

他常把自己的人生比作登山,认为人生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不断前进,直到力尽为止。“我的一生,就是活到老,学到老,干到老。”游本昌用他自己的行动,证明了这一点。

监制:张勉

编审:尹洁

编辑:徐力婧

(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转载请联系微信“HQRW2H”了解详情。投稿和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:tougao@hqrw.com.cn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比比霜怎麼用
手机怎么屏蔽推销电话,几个小技巧轻松搞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