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去世后,三国时期进入了所谓的“后诸葛亮时代”,虽然很多读者在五丈原之事后便选择了放弃,但实际上,随后的历史依然充满了精彩的篇章,尤其是钟会与姜维之间的斗智斗勇和结拜事件。姜维作为一名降将,为什么钟会会如此信任他,甚至与他结拜呢?笔者认为,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。
首先,姜维的独特性。钟会认为,姜维并非普通的蜀汉将领。他既不是刘备时期随军入川的荆州帮成员,也不是西川本土出身的益州帮人物,而是一个曾在抵抗诸葛亮入川时被迫投降的曹魏将领。尤其是在诸葛亮去世后,姜维与蜀汉之间的唯一感情纽带已经断裂,且他近年来多次遭到蜀汉宦官黄皓的迫害和刘禅的斥责。在这种情况下,钟会认为姜维的投降显得既合乎情理,又是出于自愿的。而且,姜维不仅有文武双全的才干,在投降钟会时展现出极高的情商,他的每句话都恰到好处,能让钟会心悦诚服。这些表现使得钟会对他充满了信任。
其次,现实的需要。邓艾灭蜀后,钟会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手中拥有数十万曹魏大军,又刚刚招降了姜维的大军,他的实力迅速膨胀。在这种情况下,钟会的野心也随之膨胀,面临着两个选择:一是收拢军队,回到朝廷复命,交出兵权,等待赏赐。然而,他心中明白,这个“赏赐”究竟会是封官晋爵,还是像历史上的许多例子一样,最终遭遇“兔死狗烹”的命运?特别是司马氏一贯冷酷无情。二是信任姜维,联合合作,扎根川蜀,甚至有可能自立为王。如果运作得当,南下剿灭邓艾,北上征服雍凉,都不是什么难事。面对这两个选择,钟会非常现实,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,而这种选择的基础便是对姜维的充分信任。
展开全文
第三,惺惺相惜。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冤家对头去世后,姜维和钟会成为新的对手,两人各自率军对阵,至于剑阁雄关,他们一时半会儿谁也未能彻底击败对方。正是在这种棋逢对手的局面中,彼此间必然会产生一份由衷的惺惺相惜之情。此外,二人都各自统领国家的主力军,必然会引起各自皇帝的疑虑,并面临“胜则兔死狗烹,败则遗臭万年”的困境。同时,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——邓艾。对于钟会来说,邓艾抢先攻入成都,拿走了最大的功劳,自己反而成了邓艾的陪衬;对于姜维来说,邓艾逼迫刘禅投降,自己的剑阁抵抗变得毫无意义,甚至成为了笑柄。因此,共同的仇敌——邓艾,进一步让二人的关系更加紧密,毕竟,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。
最后,刘禅已经投降。在古代的价值观中,作为一名将领,最大的动力便是忠君爱国。姜维在剑阁奋力抵抗的最终目的,是为了保全蜀汉的江山,保护刘禅这个“脑袋”。然而,现在刘禅已经投降,姜维作为“拳脚”也失去了继续抵抗的意义。此时,钟会觉得姜维的投降完全没有任何诈降的动机,因此,在潜意识里,他毫无保留地对姜维保持了极高的信任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江西棋院成立 “棋圣”聂卫平任江西男子围甲队总教练
夜幕杀手腰带